唐诗故事丨采石江边李白坟

唐诗故事丨采石江边李白坟

根据此诗中用了“青山”的事物,可知许浑去凭吊的是当涂青山的真正李白墓,而不是位于今马鞍山市的衣冠冢。有趣 的是,在此诗中许浑的积习难改,又用了“水”字。诗的意思是:李白才气横溢有谁能认识呢?举世的人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他。他像汉末的祢衡一样,性格狂放善于文辞;又好似晋代的陶潜,嗜酒成癖醉后诗写得更好(祢衡有名作《鹦鹉赋》,故说善赋)。如今李白逝世了,碧水中的鲈鱼都像是带着他平生不得志的怨愤;青山的鵩(音浮,即猫头鹰)鸟也为诗人而悲鸣。至今留下一座孤零零的坟丘,在长江之滨长满了荆棘。

李白逝世一百三十多年后,晚唐诗人杜荀鹤途经当涂青山,写下了五言诗《经青山吊李翰林》,诗中颂扬大诗人李白是虽死犹生,千古独步,并且希望将诗圣杜甫的坟墓从阳迁来与李白为“吟邻”。

经青山吊李翰林

杜荀鹤

何谓先生死,先生道日新。

青山明月夜,千古一诗人。

天地空销骨,声名不傍身。

谁移来阳冢,来此作吟邻。

此诗的意思是:谁说大诗人李白死了,他的诗篇越来越使人感到珍贵。明月照耀下青山静谧的夜晚,长眠着千古以来一位最富于天才的伟大诗人。他的身形虽已在天地之间消失,但他的声名却将永世长存。有谁能将位于未阳的杜甫坟墓移至此地,让诗圣与诗仙成为近邻而互相酬唱。

人们对李白是非常崇敬爱戴的,关于他的死,在唐代就编出了种种传说,如说他喝醉以后从当涂的采石矶跳人长江中捞月,因而溺死;又说见他在江中骑长鲸而仙去等等。江边的渔民捞起李白的衣冠,葬在当涂采石镇(今属马鞍山市)的古神霄宫内,这就是李白的“衣冠冢”。1972年,又将李白的衣冠冢迁移到马鞍山市翠螺山山腰,墓用青石垒砌,前有白色大理石碑,上刻“唐诗人李白衣冠冢”。

在李白衣冠冢之前,有太白楼,又名谪仙楼、青莲祠。初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(公元806年至820年,约在李白逝世四五十年后),历代屡毁屡建,现存者建于清光绪年间,楼内陈列有李白雕像及李白诗集的各种版本。站在楼上远眺,可以饱览雄伟的长江风光。

唐德宗贞元十五年(公元799年),诗人白居易的叔父白季康任宣州溧水(今江苏溧水)县令,白居易在叔父的引荐下,来到宣州的州治宣城(今安徽宣城),结识了当时的宣歙观察使崔衍,并在宣州游览赋诗。这年秋天,白居易被宣州地方推荐到长安去考进士,当他途经采石(唐代时属于宣州当涂)时,凭吊了离江边不远的李白衣冠冢,并且写了下面悼念的诗篇:

李白墓

白居易

采石江边李白坟,绕田无限草连云。

可怜荒垄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

但是诗人多薄命,就中沦落不过君。

白居易写此诗时,距李白逝世仅三十七年,而由诗的首句表明,白居易凭吊的李白坟在采石镇长江边,那就绝不是距长江很远的当涂龙山东麓的真正李白坟(此时尚未迁葬青山),而是李白的衣冠冢。这表明衣冠冢与真正的李白墓同样的古老,而且因为它在交通要道长江边上,又在风景名胜点采石山旁,从一开始它就比真正的李白墓还要著名,而来凭吊的人也更多。

白居易这首诗的意思是:那采石江边的李白坟墓,多少田地环绕,墓地荒芜,野草繁茂。可怜埋在这个荒坟深处的李白啊!他有着多少惊天动地的诗文。凡是诗人多半命运不好,可其中一生遭遇最悲惨的莫过于你了。

约在李白逝世八十多年之后,诗人项斯途经采石,在凭吊了江边的李白衣冠冢后,写了一首五言诗,诗中采用了有关李白溺死的传说,并对诗人坟墓的荒凉简陋深表不平。

经李白墓

项斯

夜郎归未老,醉死此江边。

葬阙官家礼,诗残乐府篇。

游魂应到蜀,小碣岂旌贤。

身没犹何罪,遗坟野火燃。

此诗的意思是:诗人经流放夜郎遇赦归来并未衰老,可不幸因酒醉捞月而溺死在长江边。埋葬时凄凉冷清,没有任何官方的礼遇;惟有诗歌,留存了许多精美的乐府在人间。李白他那飘游的魂魄啊,应该回到故乡蜀地去吧!墓地上那块小小的石碑,岂能表达出诗人的成就和天才。诗人李白既已离开人世,应该没有什么罪责了,可为何他的坟墓无人保护,任凭野火烧尽了坟地的草木呢!

李白的诗歌,在唐代当时就获得无数人们的喜爱,对诗坛发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而李白的生平又是那样的坎坷曲折,并且充满了传奇性,因此,许多唐代的诗人在读了李白的诗篇之后,因敬佩、激动而形之于吟咏;或在了解到李白的生平事迹后为之感叹;或在见到纪念李白的事物后引起联想。所有这些,汇成了众多的赞颂、评论及悼念这位天才诗人的篇章。

这些唐代诗人写作的有关李白的诗歌中,最著名的当然是诗圣杜甫与李白交往时的许多诗作,以及思念李白的作品;还有韩愈的长诗《调张籍》,以名句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”而脍炙人口;而白居易的《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》中的“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”两句,可以认为是道出了李杜诗歌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度的根本原因之一。

除此之外,还有众多的唐代诗人,如贾至、任华、独孤及、钱起、李商隐、郑谷、曹松、皮日休、僧贯休、僧齐已、徐夤、许彬等,都写有关于李白的作品,下面我们选择几首,看看唐代诗人从不同角度对李白的描绘。唐朝末年,僧人贯休在他当时所见的李白画像上,题了两首五言律诗。虽然唐代的李白画像未见流传下来,但由这两首诗,可以使我们窥见一点诗仙李白的风采,也算是幸事吧。

观李翰林真二首

贯休

(一)

日角浮紫气,凛然尘外清。

虽称李太白,知是那星精。

御宴千钟饮,蕃书一笔成。

宜哉杜工部,不错道骑鲸。

(二)

谁氏子丹青,毫端曲有灵。

屹如山忽堕,爽似酒初醒。

天马难拢勒,仙房久闭敲扃。

若非如此辈,何以傲彤庭。

这两首诗第一首的意思是:在李白那饱满的前额上,闪耀着智慧的光辉,有着庄严而又飘然出世的神态。虽然他的名字叫李太白,可他到底是天上哪个星宿的化身呢?在皇帝的宴席上豪饮千杯,一口气就写完了振奋大唐声威的答蕃书(即给蕃使的回信)。杜工部在他的诗中说得真对呀,李白就是骑长鲸的仙人啊!(杜甫在《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》诗中,有“若逢李白骑鲸鱼”的句子。)

第二首的意思是:这是谁画的李白像,笔头上好像有神灵。屹立着像是山要倒下来,精神爽朗好似醉酒刚醒。李白他像难于拢勒的天马,他作为仙人谪居人间以来,仙房是锁闭已久了。他如果不是真仙,怎么能够对皇帝都那样傲慢呢。晚唐时,诗人郑谷在读李白诗集后,回忆起李白生平,崇敬而又感慨,写了下面这首七绝:

读李白诗

郑谷

何事文章与酒星,一时钟在李先生。

高吟大醉三千首,留著人间伴月明。

诗的意思是:为什么文才和喝酒的本领,全集中在李白先生的一身。你醉后吟诗几千首,留在人间像月亮一样永放光辉。

约在李白逝世一百年之后,诗人皮日休根据唐朝的历史,写了一组六首《七爱诗》,每首咏一至两位唐代的著名人物,包括:辅佐唐太宗造成了贞观之治的贤相房玄龄和杜如晦;将唐王朝从分裂危亡的边缘挽救过来的忠贞名将李晟;著名隐士卢鸿;清廉的地方官元德秀;天才的传奇式诗人李白及身兼贤臣及诗人的白居易等。在咏李白的诗中,皮日休写道:

七爱诗李翰林白(摘录)

皮日休

吾爱李太白,身是酒星魄,

口吐天上文,迹作人间客。

磊砢千丈林,澄澈万寻碧。

醉中草乐府,十幅笔一息。

召见承明庐,天子亲赐食。

醉曾吐御床,傲几触天泽。

权臣妒逸才,心如斗筲窄。

失恩出内署,海岳甘自适。

五岳为辞锋,四溟作胸臆。

惜哉千万年,此俊不可得。

此摘录诗的意思是:我敬爱李太白,他是天上酒星的化身。李白吟出的诗文来自天上,他作为过客混迹人间。李白为人如高大的千丈林木;他的才华又好似深达万寻(古长度,八尺为寻)的澄澈碧波。大醉之中提笔赋诗,手不停书十篇立成。皇帝在承明庐召见李白,并当场赏赐酒食(“承明庐”原指汉代宫中承明殿旁的房舍,为在宫中值班的侍臣所居,后世用人承明庐比喻在朝做官,此处系借指唐宫殿)。李白大醉后曾呕吐污染了皇帝的座位;他那傲视权贵的性格几乎触怒了天子。朝中的权臣忌妒李白的才华,这帮人的度量比斗筲还要狭小(“斗”和“筲”均为古代容器,孔子曾用以比喻人的度量狭小,见识浅薄,后世遂作为典故沿用)。李白失去了皇帝的恩宠被迫离开长安,到四海五岳过无拘束的漫游生活。五岳的巨大峰峦,作为李白词语的前锋:他那宽广的胸怀,如同能包罗下无边无际的四海。遗憾的是在千万年之内,哪里能再找到一位像李白那样的天才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惊喜连连 俄罗斯世界杯成“纪录粉碎机”
365bet注册网址

惊喜连连 俄罗斯世界杯成“纪录粉碎机”

📅 07-09 👁️ 5307
《逆水寒》必做奇遇汇总
beat365安卓版

《逆水寒》必做奇遇汇总

📅 08-23 👁️ 8122
《逆水寒》新区开放时间介绍
365bet注册网址

《逆水寒》新区开放时间介绍

📅 08-19 👁️ 6941